高兴通天岩
兴国高兴的通天岩藏身于绵延数十里的丹霞地貌之中,因为位置和隘口显要,通天岩还成为了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红军的战场。
兴国通天岩的入口处就在公路旁边,路旁一座近年立起的牌坊,书写着“通慧寺”三个大字。隐藏在山体,依山而建的通慧寺始建年代是南宋末年。相传,通慧寺的建立还源于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文天祥率军队撤离赣南往广东方向时,为了作战方便,暂时将一些行动不便的将士遗孤留在了岩洞内,并且依着岩洞建了一座房屋掩护他们。当年驰骋疆场的文天祥利用天然的岩洞为军队服务,让寂寞冰冷的山岩里冒出了炊烟延续了生命的气息,总是在幽静深邃的境界中寻求无为无我、修身养性的佛家人又在旧址上建起了这座通慧寺。通慧寺的几间房屋全都隐身于通天岩之内,只需一堵墙,一扇门就成了一间房子。寺内的佛龛、神台、香案、供桌都是依着岩体而凿建。
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四年,著名史学家张尚瑗在兴国任知县期间,曾登临通慧寺,当他极目眺望对面山峰,发现突兀而起的石峰共有36座,即兴吟诗一首,还在石壁上题下了“对嵩岩”三个大字,意思是通天岩面对着36座山峰。所以,通天岩又叫对嵩岩。掩藏在绿树丛中的通天岩深30米,宽60米,高有7.5米,通天岩是因岩内有一洞口可通往山峰背后而得名的,人在幽深的岩洞里能看见远方穿射进来的光线。兴国通天岩还因一池岩顶流下的清泉,而使这里的生命生生不息、烟火终年不断。
兴国的通天岩还是第五反“围剿”中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光滑的主峰下有一条垂直的,凿了孔仅能容一只脚站立的台阶,这条台阶就是当年红军为走捷径站岗放哨之用而开凿的。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用各种方式沿着红军的足迹去跋山涉水,去感受体验红军的精神。渺小的我们在这硕大的石峰前,在这块弥漫着革命先辈精气神的英雄土地上,油然升腾起一种征服自然的豪迈和勇气,我们四肢着地攀上了岩顶。

微信公众号xgjj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