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文 章
- 客家人从何处来?客家为什么不是少数民族?
- [中国音乐电视]歌曲《客家情》
- 河源客家美食,你知道吗?
- 深圳客家歌咏队黄敏《客家山歌刮出名》
- 一垄垄梯田,见证着客家农耕文明的厚重历史
- 客家童谣《涯系缺牙耙》
- 江西这些非遗项目即将闪耀登场,亮相红博会现场!
- 比粤语更古老的客家话:最不该消失的方言,却是衰弱最快的语言
- 上堡梯田最美的颜色、登赣南第二峰华仙峰、探寻亿年冰川遗址
- 稔山老坑村:百年古屋话今昔
- 醉美全南,隐藏的客家宝藏之地
- 客家,一个族群的诞生与觉醒
- 客家人:凭借惊人的斗志,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群体
- 客家人、闽南人、台湾人根在河洛,难怪都说根在中原,老家河南
- 牛角屋?据说这样的围龙屋天下独此一家
- 四川有个“移民”镇,当地人都是湖广、江西后裔,今成著名景点
- 明清时期赣南地区的军事要塞——羊角水堡
- 传奇民居围龙屋,低调得有些过分了
- 千年雅溪古村,藏于赣南深山之中,客家围屋围起来的古朴村落
- 升筒:我的数学启蒙工具
- 东江之畔上八百年历史的客家古村,遇见苏家围
- 在福建深山中,发现一种你可能从未见过的特殊建筑
- 第一届客家腹膜透析论坛在兴国举行
- 500余座客家堡垒屹立赣南,你知道他们身世吗
- 客家红鸡蛋里的“文化涵养”
加入时间:2019-02-23 点击:847 [字体:大 中 小]
福建客家土楼闻名全球,但相比之下江西南部的客家围楼却比较低调,现在小编来看一看赣南一带的客家围楼。小编今天来到龙南关西新围,和定南县明远第围。

赣南客家围楼的形成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在唐末五代战乱,许多老百姓都迁徙到江西南部,特别是明清年间,而这些老百姓迁徙到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安居就形成了客家人,客家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就在赣南一带建起了围楼,围楼的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外形森严冷峻,给人固若金汤的感觉,特别是位于龙南的燕翼围防御体系更让人吃惊。

围楼三个时期
据史学家考究,500余座赣南围楼分为三个时期,而龙南里仁镇栗园围则属于创始期,龙南 关西新围、桃江龙光围则属于形成期,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沙坝围属于极端期,由于当时清廷没落,社会动荡,许多居民都纷纷建起围楼防御自己家园。

(图片为乌石围)
明远第围
明远第位置非常容易找,就位于大广高速定南收费站出口,明远第始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迄今为止是赣南500庄围楼保存完整的6座炮楼之一,明远第围有炮楼、女墙、月牙池、天开、古井、和祠堂。其中月牙池的作用是又名风水池,一个是用于消防,一个是用于涵养风水,为什么这个池塘不挖成满圆?因为客家人认为水满则溢凡是因留有余地。

围楼天井
围楼有天井,围屋地面与天相通的开口,天井有透气,接阳,通风,散湿的作用,排水口放置一个用石头打制形式古铜钱的档口,客家人看来这是“聚宝盆”。

炮楼
客家人围屋的炮楼也称为炮角,一般在国屋四角,对敌人的犄角之势,炮楼有观察孔和射击孔,射角达45度以上,四角炮楼与各层走马楼相连互为关照,相互援助成为守护围屋的堡垒。

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则是赣南围屋的代表杰作,也是赣南地区最大的围屋, 它位于龙南县,始建于1798年(清嘉庆三年),于1827年(道光七年)完工,历时近30年,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关西新围占地达到7700平方米,徐名钧 是赣商杰出商人的代表,他一生勤劳俭朴,正直厚道,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成为一代名绅;他艰苦创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不畏艰险,是客家人传统美德及客家精神的完美体现。由于关西新围规模巨大,也称之为被散落民间的皇宫,关于关西新围构造在前文明远第围有详细解说。

燕翼围
燕翼围位于龙南杨村,始建于1650年(清顺治七年),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一层为膳食处,二、 三层为人居住,四层为战楼,有58个枪眼,燕翼围被称为围屋中高级别守护,它也是赣南屋里最高的一座,高达14.3米。

虎形围
虎形围历史相对久远,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位于赣州定南县历市镇车步乡, 建筑造型为昂首坐视的虎形,大门塑造成虎头形状,因此得名“虎形围”。

客家围楼除了小编介绍这四座典型的围屋,还有500多座围屋在赣南星布,都体现了赣南地区人们建筑智慧知生活智慧
上一篇: 7在福建深山中,发现一种你可能从未见过的特殊建筑 | 下一篇: 8清朝留下来一座古堡,练兵场可容千人,炮楼高5米,历时14年建成 |
用户评论: 恭喜!你是第一个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