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文 章
- 客族之源,赣南客家的悠久历史,客家人南迁从夏浒古村开始
- 江西:让客家围屋焕发新生,促客家文化更好传承——中国文明网
- 客家村寨风情之旅
- 赣地古村古建暗藏百兽之王彰显敬虎习俗
- 客家人聚集地之一,洛带的客家话
- 燕翼围,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 如何留住古村之“形”,守住客家之“魂”?来看“梅县样本1.0”
- 溯茶文化之根源,探采茶戏之流脉
- 宁都:最初的客家
- 宁都:名不虚传的“戏窝子”
- 让客家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我市大力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
- 无敌下饭神器!客家干饭人必备!
- 这一锅客家美食可以常给家人做,营养美味好简单,出锅一会被扫光
- 赣县木偶戏的传承保护
- 彰显特色 文化惠民——赣县区弘扬客家文化纪事
- 江西、浙江为什么有那么多客家人?
- 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村落,地处赣县区最北端,客家文化浓厚
- 客家习俗“新年开大门”,你知道吗?
- 独具匠心的赣南客家围屋 触摸光阴留下的沧桑痕迹
- 客家人的冬至习俗,你还记得么?!
- 赣州赣县区:走进校园的东河戏
- 为什么只有赣州老城区的人说的不是客家话?
- 客家人"割鲁基",你还记得吗?
- 客家人的“分家”习俗,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 这五样地道的客家美食,哪样最得你心?
加入时间:2021-05-27 点击:3289 [字体:大 中 小]
在赣州市赣县区湖江镇夏府行政村
有一座素有“江南第一祠”美称的祠堂
它就是戚氏总祠追远堂
是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之祖祠
祠堂气势宏伟,建筑工艺精细
具有较高的社会人文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戚氏总祠追远堂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湖江镇夏府行政村,距城北约50公里,清•光绪丙午年(1906)年重修建筑,坐北朝南,砖木构造,面宽21米,进深46.8米,建筑面积982.8平方米,抬梁式构架,硬山顶,铺地砖,五开间三进四厅,牌坊式门楼,六柱五间五楼,灰雕人物故事、花鸟动物、几何形图案,明间龙凤板上下分别嵌阴刻顺读楷书“世封候爵”和右读“戚氏宗祠”匾额。
云母花岗岩石门框,上刻“世系出临辕昔自苏州门派,堂基开宋代频看赣水发祥”大门东西两侧置抱鼓石各一个,南北次间分别置三间三楼门楼,龙凤板书“入孝”、“出弟”铭文。南12米立红砂岩石柱书阴刻楷书“大清光绪丙午年夏月重新吉旦”铭文。祠内保留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重修戚氏祠堂碑序”,清康熙二十年(1682)“追远堂七修碑 言”、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戚氏神祠牙输碑记”阴刻楷书石碑3通。
原有戏台一座,有八角藻井,彩绘人物戏剧故事、花鸟虫草图案。宋景定至清光绪年间曾九次维修或重修。
△圆中圆门洞
民族英雄戚继光之祖祠
该祠堂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之祖祠,素有“江南第一祠”美称。1990年前后,因国家重点工程万安水库建设,东西排屋被拆,保留的仅为主体建筑。
该祠堂在赣南众多客家宗祠类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其气势宏伟,建筑工艺精细,保存较为完整,历史发展脉络清晰,遗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内容,具有较高的社会人文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2003年重新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彩绘人物故事、吉祥图的八角藻井
来源:赣南日报
上一篇: 7世遗 | 土楼客家记忆里的司法回响 | 下一篇: 8这个客家第一古村建于南宋,人称“明清古建筑活博物馆”,壮观 |
用户评论: 恭喜!你是第一个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