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县·烈士县·模范县

最 新 文 章


客家•土墙屋

加入时间:2021-10-19  点击:1385  [字体: ]

晚唐之际,大批客家先民万里流迁,历尽艰辛,来到宁化这个尚属荒凉的地域,驻足安家。最初,他们就地取材,盖成最简单的茅寮、草棚以避风雨。而后,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盖起了房子,告别寮棚生活。

图片

延祥古村的砖木结构民居▲

图片

农村用“土砖”建的土砖房子▲

土砖即是用黄土,加入适量切好稻草加水混合,用牛或人力,把土踩,踩匀,最后用土砖格制成规格化的土砖头,晒干砌墙

图片

农村用钟墙建的土墙屋

图片

农村上厅下廊式民居

宁化客家民居土墙屋

你知道土墙屋是怎么建造的吗?

图片

说起土墙,自然要说到土楼。宁化的土楼多为方形,墙体用黄土伴少量石灰与砂石砌成。

图片

吴元昊/摄▲

土楼里面设有厨房、卧室、厅、粮仓、水井、厕所,猪牛栏等,设施齐全。

图片

吴元昊/摄▲

对于聚族而居的客家人来说,在社会动荡、安全没有保障的年代,土楼在防范匪寇、抵御外族侵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土楼建筑凝聚着客家人的智慧与汗水。


图片

土墙建的老榨油坊 ▲  伍哥/摄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土楼的功能日渐削弱,为了跳出聚族而居的约束,人们开始走出土楼,于是,上厅下廊,四扇三植等新格局的土墙屋大量涌现。在宁化农村现存更多的是普通的土墙屋。

图片

摄于延祥古村

土墙屋是这样建造出来的。

夯筑土墙,客家话叫做“钟墙”,钟,就是撞击的意思(词义引申,来自“钟”需要撞击这个动作)。早年的房屋,除了部分用砖,多数都是用生土夯筑而成的。

●夹住土墙的两块厚木板,连接成的可以活动拆卸的模具,叫做“墙格”

●夯土的木槌,叫“钟槌”

●墙体里埋入若干长竹片或杉木棍,叫“墙帮”,起拉力作用

●生土一般是红土,宁化叫“黄泥”

●黄泥在工地上用筛子过滤后再用“兜箕子”传送

图片

土墙屋上盖的瓦片▲  伍哥/摄


进入21世纪后,各地建房都采用水泥、钢筋、砖块,生土夯筑越来越罕见。

以下是宁化山区夯筑烤烟房的场景。

图片

在工地劳作的小工,负责挖泥、筛土、传送泥土


图片

两位师傅在夯墙


图片

撑开夹墙板

图片

提起夹墙板,在新墙上移动


图片

夯筑的“钟槌”


图片

夯好的新烤烟房

图片

摄于延祥古村▲

图片

宁化老式烤烟房▲

图片

淮土禾坑村▲

图片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土墙屋几乎无人居住。

小伙伴们,你们住过这样的土墙屋吗?


宁化县客家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宁化客家人编辑整理

END -

上一篇: 7赣州山中有座明清古村,耗资1.5亿打造成景区,客家围屋是亮点 下一篇: 8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五大区域”格局

用户评论: 恭喜!你是第一个评论者!

(评论仅限于100字以内)

兴国情缘
在线交流40905509  电话:15970899111 邮箱:40905509@qq.com 微信公众号:xgjjw123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即刻删除。本网会员的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你投资理财的依据。
赣ICP备16003193号
投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