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文 章
- 岳飞在赣南的历史研究
- 非遗江西|兴国:提线木偶戏
- 探秘赣南客家擂茶:擂钵如何杵出“神奇药饮”
- 非遗江西|兴国:提线木偶戏
- 客家传统服饰:冬头帕
- 江西崇义:梯田秋收 颗粒归仓
- 咸香美味!这个纯手工制作的非遗美食你吃过吗?
- 中国乡愁|江西宁都:多彩祠堂寄乡愁
- 青普发现之旅,在世界遗产南靖百年土楼里,找寻客家传统的记忆!
- 他画的客家土楼,简直美爆了!
- 赣南客家菜“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出炉!
- 重磅!第32届世客会在赣州龙南举行!国侨办已批复同意!
- 客族之源,赣南客家的悠久历史,客家人南迁从夏浒古村开始
- 江西:让客家围屋焕发新生,促客家文化更好传承——中国文明网
- 客家村寨风情之旅
- 赣地古村古建暗藏百兽之王彰显敬虎习俗
- 客家人聚集地之一,洛带的客家话
- 燕翼围,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 如何留住古村之“形”,守住客家之“魂”?来看“梅县样本1.0”
- 溯茶文化之根源,探采茶戏之流脉
- 宁都:最初的客家
- 宁都:名不虚传的“戏窝子”
- 让客家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我市大力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
- 无敌下饭神器!客家干饭人必备!
- 这一锅客家美食可以常给家人做,营养美味好简单,出锅一会被扫光
加入时间:2022-03-16 点击:781 [字体:大 中 小]
2022年2月21日晚,宁都县迎来了久违的一场春雪,梅江镇下廖村官路下的戏台没有墙,挡不住寒风凛冽,当然也挡不住人们的看戏痴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以内心的热情抵挡住场外的寒冷。
宁都人对戏的痴迷,是源自骨髓里的。这里是客家摇篮,唐代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北民纷纷南下避乱,这里就是主要的迁徙地和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孕育着客家艺术,中原文化与本地民俗在这里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就有了宁都采茶戏,并逐步从三角班演变到半班、半整杂,发展为行当齐全、剧目丰富的大班,其音乐、表演、语言、剧目都独具特性,它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兴国赣剧南北词并称为赣南土生土长的四大剧种。宁都采茶戏载入《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和《戏曲曲艺大辞典》,成为全国365个独具风格的地方戏剧之一。

宁都人对戏的执着是浸在血液中的。宁都采茶戏来自民间,题材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间传说,其语言朴实生动,表演形象逼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词道白主要为“方言白”,由于宁都客家方言是中原语系和本土话语的合璧,和普通话大同小异,大多数观众不用翻译就能听懂大概意思,因而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很多宁都人都是从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听戏,从牙牙学语就开始跟着爷爷奶奶看戏,自己长大后又开始带着下一代迷戏,就这样一代接一代,传承基因、赓续精神。在这里,无戏不成村,稍微大一点的村落就有一个戏台,有的村长年累月戏不断,正月过年戏,二月开春戏,三月清明戏,四月栽禾戏,五月青苗戏,六月丰收戏……有的村逢喜则戏,结婚的、生孩的、升学的、过寿的……找个由头就请戏班子。
听到戏台锣鼓声,管你啥事丢一边。说宁都县是个“戏窝子”,真是名不虚传。(廖毅 周欢)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 7溯茶文化之根源,探采茶戏之流脉 | 下一篇: 8赣县木偶戏的传承保护 |
用户评论: 恭喜!你是第一个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