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文 章
- 他画的客家土楼,简直美爆了!
- 赣南客家菜“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出炉!
- 重磅!第32届世客会在赣州龙南举行!国侨办已批复同意!
- 客族之源,赣南客家的悠久历史,客家人南迁从夏浒古村开始
- 江西:让客家围屋焕发新生,促客家文化更好传承——中国文明网
- 客家村寨风情之旅
- 赣地古村古建暗藏百兽之王彰显敬虎习俗
- 客家人聚集地之一,洛带的客家话
- 燕翼围,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 如何留住古村之“形”,守住客家之“魂”?来看“梅县样本1.0”
- 溯茶文化之根源,探采茶戏之流脉
- 宁都:最初的客家
- 宁都:名不虚传的“戏窝子”
- 让客家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我市大力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
- 无敌下饭神器!客家干饭人必备!
- 这一锅客家美食可以常给家人做,营养美味好简单,出锅一会被扫光
- 赣县木偶戏的传承保护
- 彰显特色 文化惠民——赣县区弘扬客家文化纪事
- 江西、浙江为什么有那么多客家人?
- 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村落,地处赣县区最北端,客家文化浓厚
- 客家习俗“新年开大门”,你知道吗?
- 独具匠心的赣南客家围屋 触摸光阴留下的沧桑痕迹
- 客家人的冬至习俗,你还记得么?!
- 赣州赣县区:走进校园的东河戏
- 为什么只有赣州老城区的人说的不是客家话?
加入时间:2022-05-15 点击:1677 [字体:大 中 小]
文|林文映
最近的专栏写了龙南县将在明年主办第三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许多读者不知龙南在何方,笔者不妨介绍一下龙南县所在的赣南。
赣南,顾名思义就是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主要由地级赣州市管辖18个县市,聚居大量的客家人。从地理位置观察,该处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由于地势开阔、土地肥沃、成为最早安顿南迁中原汉人的驿站。
先民们从这里沿著赣江、宁江、梅江流域进入华南山区,披荆斩棘,开山拓植,所以有学者认为,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发展于海外”。薪火相传,开枝散叶,最终形成当今遍布全球的客家大族群。通过以上介绍,就不难理解“世客会”由赣南主办的因由。
香港有许多江西社团,但据笔者所知,江西省地市县各个层级,在香港竟然没有一个客家同乡会。但愿有江西的客家乡亲站出来,指出笔者的孤陋寡闻。
“我在江之头,君在江之尾,相隔千万里,共饮一江水”。香港人对赣南或许不了解,但喝的都是东江水,源头正是在赣南。这是客家聚居规模最大的山地河谷,东江全长约560公里,溯源可至赣南大竹岭及桠髻钵山,最后由寻乌和安远两水,与广东龙川的贝岭水汇流,浩浩荡荡从东莞虎门狮子洋奔向南海。
在赣南中部,有一个县叫赣县,建城至今逾2200年多历史。境内有众多客家古村镇,其中有大陆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白鹭古村”。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客家村,大约也就三至四百年,但白鹭古村距今已有约880馀年历史,至今保留69座明清建筑和传统客家习俗风尚,被称为“明清客家建筑的博物馆”和“客家民俗大观园”。
县境内还有号称“客家人南迁第一站”的夏浒古村。这也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祖籍地,古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戚氏聚顺堂、追远堂和谢氏宗祠、四百年的枣树以及富丽堂皇的十八花厅。
与台湾有些类似,在客家先民在五至六百年前渡海之初,台岛早已有泰雅、排湾等十六个原住民族繁衍生息。赣南也一样,客家先民南迁进入崇山峻岭之前,瑶族、畲族人早在这片丛林河谷刀耕火种。此外,最早来赣州的中原汉人,其实是秦始皇为了修阿房宫派到南康的一批伐木工和工匠。他们在原始森林砍伐巨木并加工成建材,再沿著赣江北运。有一小部分伐木工与原住民族通婚的后裔,也就留了下来。
客家迁徙一路向南,可以类比逐水草而居的北方游牧民族。先民们沿著河流水系寻找新的栖息地,大致上从黄河流域南下,沿著长江进入赣江,又沿赣江跋山涉水,最终来到赣江的终点,也就是现在的赣州。客家人是后来者,丘陵不易种地,就开荒或修筑梯田;山林劫匪多,就修建具防御功能的围屋,并且聚族而居。
客家人笃信风水,据说赣州是风水堪舆文化的发祥地。先民们初来乍到,选择背山面水之地修建村落,积累了丰富经验,渐渐地形成一套学问。
赣南明年主办“世客会”,香港两岸客家联会会长江全孚先生说要“拉队捧场”,相信会有大批客家乡亲感兴趣。作为中国三大客家聚集地之一,赣南有“江南宋城”、“客家原乡”之美誉。赣州与梅州、惠州、汀州称为“客家四州”。
祖籍福建永定的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曾在2013年率四百多位台湾客家乡亲赴江西赣州祭祖。他说,“作为客家人,之前没到过赣州,始终觉得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清乾隆皇帝、国父孙中山,都曾留迹或题写楹联于此。蒋经国主政赣南长达六年,他创办的夏府中学旧址至今保存完好。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此留下“十八滩头一叶舟,清风吹入小溪流,三生有幸复游此,莫把牟尼境外求”的优美诗句。我辈趁世客会前往一游,亦三生有幸矣。
特别呜谢:图片由江西摄影师刘念海先生提供
上一篇: 7已经到顶了 | 下一篇: 8客家村寨风情之旅 |
用户评论: 恭喜!你是第一个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