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县·烈士县·模范县

最 新 文 章


兴国端戏:一个人的独角戏

加入时间:2015-10-28  点击:10387  [字体: ]

在兴国县烈士陵园,民间艺人邓昌恩坐在八仙桌上的“戏棚”内,表演着祖传绝活——端戏。

在兴国县,对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端戏是他们童年欢乐的见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端戏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消亡的危险。所幸的是,经过兴国县有关部门的努力,兴国端戏已成功入选兴国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

兴国端戏,又称蚊帐戏,是流传在兴国樟木、东村、长冈等潋水东河两岸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戏曲。在老幼寿诞、婚丧喜事、佛法庙会、春节元宵等民俗活动中,都会有端戏演出。

兴国端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渊源与提线木偶大致相同,坊间流传有:“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的说法。在千百年的流传、演变中,逐渐形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支派。相传,某年间,宫廷举行一次文艺会演,各执事杂役均需拿出节目参赛。其中,有一位“伙头军”,仓促间只能一人独自演出,于是手端木偶,集生旦净末丑包括乐队于一身,竟然大获成功。故端戏艺人称自己的祖师为“伙头军”。由于端戏艺人集各表演行当于一身,且“民以食为天”,伙头师傅不做饭,其他人就要饿肚子,所以,历来都把端戏称为“戏王”,又叫“小王班”,端戏师傅一登台,其他门类的艺人都要停锣歇鼓,让其先行演出。

兴国端戏除具有木偶戏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端戏设备简单,人员精干,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完成。端戏剧目丰富,文学性强,题材有人情戏、公案戏、宫廷戏、武侠戏,也有长书大传本的历史戏,此外还有艺人自编、口口相传的讲书本。其音乐大多唱西皮快慢板、二黄等祈阳腔,风格雅致、古朴、纯真,自成流派;它集民间文学、木偶表演、戏剧曲艺、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且艺人身兼数职,表演形式极富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民俗文化价值。

日渐衰落濒临失传

兴国端戏兴起于什么时代,已无从考证,据说最早是湖南人根据汉调演变而来的,随着客家人的南迁,这种艺术形式就流传到了兴国,并在当地生根开花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受农村百姓欢迎。平日里谁家建房造厅,都要请“小王班”唱上一出。而艺人们则走村串户,送戏上门,长年演出无间歇。在当时,艺人们吃香的,喝辣的,风风光光,而端戏也红极一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日渐现代化的农村,端戏早已风光不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是块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沃土,端戏技艺也较完整地传承了下来。村里的邓承蕊老人,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但仍能表演端戏。现在邓老已经把端戏技艺全部传给儿子邓石峰,自己已经不再演出了。据了解,端戏艺人以前在兴国境内的各乡镇都有,如今只能在樟木、长冈等少数几个乡镇才能找到少数几个老艺人,且年龄都较大。由于该行当辛苦,经济效益又差,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影、戏剧日渐繁荣,作为‘小菜’的端戏逐渐被人冷落。如今,随着电视、VCD等进入千家万户,端戏就更难有立足之地了,表演者凤毛麟角。”接受采访时,邓石峰无奈地对我们说,“我是18岁开始跟我父亲学端戏的,此后在各个乡镇一演就是三十年。其间,我打算将演唱技艺传授给儿子,但他也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

让端戏“活”起来

“再不赶紧保护和传承的话,下一辈就只能从书本和影视上看到端戏了。”严峻的现实让兴国县有关部门忧心忡忡。为保护端戏这种极富民间传统特色、具有较大影响的戏种,兴国县依托文化馆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从多方面下工夫,加强对端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具体的实施中,兴国县采取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让这一珍贵的民间文艺真正能“活”起来。兴国县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端戏进行研究、搜集与整理,并出版相关书籍,拍摄电视专题片以及相关音像资料,并深入调研论证,从选题、表演技巧、传承发展等环节,分别制订有关标准。现已整理手抄本、油印本等早期剧本80余本。该县还着手建立更健全的端戏培训基地,举办端戏民间传统戏剧培训班,并签订相关合同,落实以师带徒、名师授徒培训计划,现已举办了几期端戏传统戏剧培训班。

同时,兴国县举办了以兴国端戏为主要内容的民俗调演,举行该县首届民间传统戏曲会演,各个端戏戏班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木偶制作和表演技巧。不仅如此,兴国县还创立了兴国端戏文化产业,研究和生产木偶工艺品,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举办兴国端戏民间传统戏剧展演。成立了由该县文化局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组成的端戏民间传统戏剧保护领导小组,组建了端戏传统戏剧协会,制定了兴国端戏传统戏剧协会章程。兴国端戏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主动适应当代群众的审美和欣赏需求,拓展生存空间和舞台,努力让端戏真正迸发出新的活力。当听到政府加大力度保护、传承端戏时,邓石峰百般欣慰,十分振奋,他相信这朵客家文化的奇葩一定会再度绚丽绽放。

相信不久之后,兴国端戏这一深藏民间的艺术瑰宝又将向人们走来,重放异彩,焕发出勃勃生机。(张声 文/图)

上一篇: 7好听的客语歌曲MTV《俗话讲》 下一篇: 8客家相声《山姑学艺》,笑到肚疼莫怨涯!

用户评论: 恭喜!你是第一个评论者!

(评论仅限于100字以内)

兴国情缘
在线交流40905509  电话:15970899111 邮箱:40905509@qq.com 微信公众号:xgjjw123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即刻删除。本网会员的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你投资理财的依据。
赣ICP备16003193号
投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