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根:做人要对得起良心
走进兴国县鼎龙乡石含村,当地村民谈起杨九根,总会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夸赞他“好”。
杨九根家是精准扶贫户,但家穷人品好。他的“好”,除了朴实本分,更在于他对一双“特殊父母”的孝心。“他的孝心,许多亲生的儿女都不如。我们通过村务监督微信群宣传了他孝亲敬老的事迹后,很多帮扶干部和村民都为他感动!”石含村第一书记刘启标深有感触地向我们介绍。
杨九根,1974年出生于丰城市铁路乡红星村,由于父母早亡,10岁时就成了孤儿,从小和弟弟杨卫根相依为命,并且由外婆抚养长大。
2003年,杨九根在福建漳州建筑工地务工时和鼎龙乡石含村女青年谢观兰相识相爱并结婚,结婚后杨九根两夫妻住谢观兰养父肖信涛家。2004年底育有一子杨鹏(现就读于鼎龙杨村中学),2005年谢观兰产下一子3天后夭折。后来由于性格等诸多原因,从2007年开始两人产生隔阂,谢观兰悄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再也不管家中年迈的父母及幼小的孩子,而且11年来一直没有回过石含村。
虽遭此变故,但作为女婿,杨九根仍不离不弃,一直尽心尽力照顾好体弱多病的岳父母和幼小的儿子,并扛起家庭重担建设家园。当年的房屋原是危旧土坯房,2011年杨九根拿出自己打工的全部积蓄建造一栋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砖混房,大大改善了家庭居住环境。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杨九根既当儿子又当女儿,既当父亲又当母亲,平时除了在外间歇务工,一到农忙季节或大小年节,他就请假回家参加农活、伺候老人和小孩。特别是在外务工时,假如听到两老的身体不行而要看病住院时,他就会马上请假回家照顾好老人。如平时没出门务工,他就像女儿、媳妇那样,每天一大早起来煮饭、扫地、捡起全家的衣服浆洗。
“我们膝下没有儿女,谢观兰是我们带养的女儿,谢观兰没有音讯后,我们也曾劝他,自己的女儿不听话,还是带着儿子另成个家吧,但他说我们就是他的父母,要为我们尽孝,哪也不去了……”想起杨九根多年来对自己的“好”,肖信涛老人的眼眶流出了热泪。
据肖信涛老人说,杨九根仅回过2次丰城,一次是把自己抚养长大的外婆去世时,一次是弟弟杨卫根家做喜事。
前不久的一天,我和帮扶干部县纪委第七纪工委书记陈航再次走进肖信涛家,刚好碰见正在忙活的杨九根,当我们问起他为什么能做得那样“好”时,他用纯正的“兴国话”回答说:“做人要对得起良心,要恪守本份!”简单朴实的话,道出了他“好”的原因。
这就是“好人”杨九根——他把孝给了这对“特殊父母”,把爱给了石含村这个家。
作者:钟盛昌
相关信息:
上一篇:7已经到顶了